新闻中心 分类>>

拖拉机不见了特制西瓜车来了

2024-08-18 17:14:3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拖拉机不见了特制西瓜车来了今天是西瓜摊点正式开放的第一天。今年部门设置了622个临时西瓜销售点,跟以往有所不同,今年不准拖拉机直接进入中环线内卖瓜,面对这个新规,瓜农们如何应对?有关部门又有哪些举措?从长远来看,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瓜农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?

  上午8点多钟,记者来到淮河路与六安路交口,这里是多少年的老瓜点了。今年不准拖拉机进入中环内卖瓜,这样的要求瓜农们都知道吗?

  来自新站区三十头的瓜农杨大姐说,之前已经听说这个要求了,可是不用拖拉机没车子运瓜啊。于是他们家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:一大早先用拖拉机将西瓜运过来,在早晨6点之前再把车子开出二环去。“这样就得多辛苦一点,三四点钟起床到地里摘瓜,然后装车运过来”,杨大姐说,路上大约要一个小时,然后把瓜卸下来,再把拖拉机开出去,而且还得找个人在那看着车子。

 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西瓜销售,今年庐阳区还开始给瓜农们发放临时西瓜摊点证。今年没有像以往那样悬挂临时摊点牌,而是全部改成了临时摊点证。瓜农在卖瓜时要亮出这个证,这既能保证瓜农的利益,也能让市民吃到更放心的瓜。

  以往瓜农都是把西瓜放在拖拉机里来卖,现在没了拖拉机,西瓜就摆在地上吗?为解决这个问题,庐阳区局特意找人做了专门的西瓜销售车。一大早人员就把销售车送到了西瓜点,开始给瓜农们组装使用。

  记者注意到,这个西瓜车设计得很简单,就是一个大铁框子,但是非常结实、实用。西瓜车底部垫上一个木板,西瓜就可以放在车子里面了,在瓜车内侧,还设计有个小门,可以打开拿西瓜;为防止下雨淋到西瓜,瓜车顶部还可以摆上一块木板。

  因为西瓜很重,那么多西瓜堆在一起,对西瓜车的质量要求就很高了。“别小看这个瓜车了,非常结实、耐用”,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就是这个简单的瓜车造价可不便宜,一个瓜车就要2000多块钱。

  “瓜车都是我们出钱来做的,不要瓜农花一分钱”,工作人员介绍说,瓜农只要拿身份证登记一下,然后交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免费使用了,等西瓜销售结束,把车子还回来再把押金拿回去。看到这样的瓜车,杨大姐心中的担忧消失了,没有拖拉机一样有地方放瓜卖瓜。

  “现在我们先做了20个这样的瓜车,进行一下尝试”,工作人员表示,如果效果好的话,会考虑在一些主要的西瓜销售点推广。事实上类似的做法,去年包河区在宁国路西瓜摊点也尝试过,今年这个做法也在继续。

  禁止拖拉机进城,通过转运的方式让西瓜进到摊点,然后再由瓜农自己来卖瓜。这样的卖瓜方式挺不错,但其中一些细节问题,瓜农们还希望有关部门能多给些帮助。

  首先就是转运问题。现在有关部门确实在积极想办法为瓜农联系车辆,想办法转运,可是瓜农实在太多,而且西瓜上市的时间又比较集中,短时间内怎样能保证转运完?除了合肥本地瓜农外,周边的淮南、六安还有不少瓜农也会到合肥来,他们的西瓜怎么办?西瓜转运点是设置在乡镇里,还是设置在入城道路上?转运西瓜产生的费用全部由瓜农承担,还是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?

  其次是瓜农们夜晚如何安身。卖瓜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,如果不顺利,一车瓜要卖一个礼拜才能差不多卖完。以往瓜农们开着拖拉机进城,到了晚上就睡在瓜车里;遇到阴雨天气还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。现在瓜车不进城,瓜农在西瓜摊点守着卖瓜,晚上该睡在哪里?遇到阴雨天气怎么办?以往部门也送过遮阳篷,搭建过西瓜屋,这些用来遮阳还行,遇到阴雨天气就不行了。有关部门是否得认真考虑一下西瓜屋的问题?

 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执法。尽管已经明确拖拉机不能再进中环卖瓜,可是在上午的采访中,记者却发现一些路段依然有不少拖拉机。一些瓜农可能不了解今年的政策,而还有一些瓜农尽管知道新规,但还是改不了以前的卖瓜习惯。面对这样的情形,执法部门该如何处理?这几年人性化执法在管理人员对瓜农的服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为瓜农引路、送遮阳伞、送绿豆汤、免费清运垃圾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,即使瓜农有违规的地方,也是教育为主,一般很少处罚。今年,中环线内禁瓜车,对违规者该如何管理?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只是劝导,恐怕难以收到效果。对违规者不处罚,如此一来对那些遵守规则的瓜农来说就是不公平了。

  从长远来看,将来农用拖拉机进城卖瓜的现象一定会消失。因为瓜农种瓜然后自己进城卖瓜,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是最典型的小农经济。但什么时候彻底消失,这个时间的长短,就看相关部门及瓜农如何去做了。

  禁止拖拉机进城卖瓜其实不算新鲜事。早在1998年北京市就开始禁瓜车,2005年郑州市、南京市也开始相继禁瓜车。如果从1998年来算,这个举措已经是14年前的事情了。当初北京刚开始禁瓜车时,一些瓜农也很不理解,因为卖瓜更麻烦,而且赚得也更少了,颇有抵触情绪;而市民也很有意见,因为家门口的瓜农不见了,买瓜也有些不便。

  14年过去了,如今情况如何呢?北京早已完全看不到拖拉机进城卖瓜了,可是瓜农们却乐了,不用进城就可以把瓜全卖掉,而且收入大增。其中的玄机何在?关键就是政府部门引导瓜农改进技术,培育新品种,让西瓜质量过关;并通过合作社、西瓜节等渠道帮瓜农把西瓜全卖出去了,现在北京周边县区(主要是大兴)诞生了很多个“瓜王”,瓜农们的整体收入也比以前大为增加。北京禁瓜车可谓非常成功,让各方都颇为满意。

  这能给合肥什么启示呢?类似的举措合肥也一直在尝试。把瓜农聚在一起成立合作社或协会,这样的举措合肥有,现在三十岗乡西瓜协会、肥东无籽西瓜协会等已有不少。通过西瓜节来促销,合肥也早在2004年就开始举办首届西瓜节,到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了,效果还不错。

  可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这里。为何这些先进的做法合肥全部都有,但这么多年了却一直没有质的变化呢?就像俗话说的那样,“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”。先进的做法还只在小范围内“小打小闹,”瓜农开拖拉机卖瓜依然是主流。

  不让拖拉机进城卖瓜,14年后合肥面临跟北京类似的问题,要做好这个“同题作文”,似乎也不难,因为其他地方已有很成熟的经验,合肥自己也摸索了一些办法,关键就是这些经验和做法,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,这需要有关部门的耐心和强有力的推动。

搜索